2021-07-08 16:51:02
2020年7月1日,在自曝财务造假三个月后,瑞幸咖啡公布了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称捏造交易始于2019年4月,而公司当年的净营收、成本和支出也因此被夸大了21.2亿元、13.4亿元。
因造假事件,瑞幸咖啡迅速“跌落神坛”。2021年6月30日晚间,补发了2019年经重新审计后的财报,经修正后的数据发现,瑞幸此前虚增了超过六成的收入。
在经历了破产保护、与SEC和解、获得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2.5亿美元融资等事件之后,瑞幸咖啡似乎正在尝试重回正轨。不过,在咖啡市场众多玩家竞争的状况下,瑞幸是否还能重回资本市场,获取投资者的信心?
2019年收入虚增超六成
6月30日晚间,瑞幸咖啡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关于补发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声明。
公告显示,6月30日,瑞幸咖啡 (中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补发了经审计的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这是公司经历2020年风波后振兴之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根据美国证监会的披露要求,公司将持续积极履行披露义务。
根据瑞幸官网,经重新审计后,公司在2019年的净营收为30.25亿元,比2018年的8.407亿元增长了259.8%。此前,瑞幸给出的2019年的收入数据是50亿元,这意味着,公司此前虚增了六成收入。
从瑞幸咖啡的收入构成来看,产品销售收入是瑞幸咖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根据财报,瑞幸咖啡称,2019年收入的增长主要驱动力是门店数量的扩张和客户数量的稳定增长。
在营收增长和快速扩张的同时,瑞幸的成本也在大幅提升。根据财报,2019年,瑞幸在材料成本、门店运营成本、市场营销、管理费用等方面全部有所增长,同比分别增加205%、177%、167%、282%,这也导致公司披露的经营亏损同比扩大101%至32.12亿元。
不过,业界亦有观点指出,虽然瑞幸咖啡补发的2019财报显示出公司处于亏损,但瑞幸咖啡在门店运营端持续稳定的表现,依然释放出了发展向好的信号。
能否重新获得投资者信心?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连锁店成立。此后,瑞幸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引发广泛关注。至2018年年中时,其门店数已超600家;至2019年年中,瑞幸门店数突破2960家;而到了2019年底,其直营门店数高达4507家,已全面超越星巴克。
彼时,瑞幸还曾宣布,2021年公司门店数量将达到1万家。不过,创立18个月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幸,在2020年开始遭遇了一系列危机。
2020年初,一份长达89页的匿名做空报告搅动了瑞幸的浑水。很快,4月2日,瑞幸自曝财务造假,涉嫌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当日,瑞幸咖啡股价盘前暴跌逾80%,开盘后六次熔断,最终收于6.4美元,较前一日跌下75.57%。
随即,国内外相关机构对瑞幸开启多项调查。
5月15日,瑞幸咖啡收到退市通知,并于6月29日停止股价交易,当日盘中数次熔断,收盘价1.38美元,暴跌54%。仅13个月瑞幸就走完了从上市到退市的全过程。
彼时,瑞幸内部数次“内斗”,瑞幸董事会经历了大换血,前CEO钱治亚、前董事陆正耀股权易主并先后离开公司。
2020年7月,中国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委发布了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瑞幸咖啡2家境内运营主体、43家第三方公司处以罚款共6100万元。
在经历了退市、诉讼、管理层动荡、监管机构罚款等一系列风波之后,瑞幸咖啡看似就要就此“沉沦”。不过,瑞幸似乎并未放弃,而是一直在进行自救。
今年2月,瑞幸披露已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SEC调查某些前高管和员工捏造交易达成和解,并获得了法院的必要批准。3月中旬,瑞幸与重要债权人达成重组支持协议。4月,瑞幸透露,已与公司股东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达成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协议。并且在特定条件下,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可按比例再追加1.5亿美元投资。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4月,美股投资者在上海集体起诉瑞幸,这也是中概股首例在中国境内起诉的案例。
与此同时,内斗之后,瑞幸也更新了管理层及战略方向,将重心从资本扩张转为针对性扩张。原来的瑞幸APP,也转变成了包括生活家居、数码电器等于一体的“商城”。在产品研发方面,瑞幸也在不断推出新品。
根据瑞幸最新门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其在中国拥有3949家自营店、1175家加盟店和556台瑞幸Express自助咖啡机,累计交易客户超过7300万。
种种迹象显示,瑞幸似乎正在逐渐走出“造假”所带来的阴影。不过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在瑞幸因面临造假而陷入调整期的这一年,资本对咖啡赛道的热情可谓空前高涨。随着星巴克、雀巢等巨头的加码,三顿半、永璞、时萃、Manner等品牌的跟进,瑞幸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另外他指出,瑞幸也正在改变补贴的力度,以往2.8折、3.8折的优惠已很少见,随着补贴力度的下降,“新用户首杯免费”的取消以及上调了外卖配送费门槛的策略推进,瑞幸需要找到更多吸引客流的方式。
经过一系列自我修正之后,瑞幸还有可能重新踏入资本市场吗?又能否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心?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财经网科技表示,对于瑞幸来说,修正财务报告只是自我救赎完成第一步,瑞幸还要面对业绩恢复、修正投资者预期等问题,除此之外,瑞幸还需面对各类潜在的集体诉讼,如果这些都没做完,想再次进入主流市场还是困难重重。
(文章来源:财经网)
文章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