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资讯网

遭全世界抵制的「俄国禁片」,狂删58分钟我还是不敢看

2021-09-05 13:26:02

酷热星座网 https://www.krxz.com

  年初的柏林电影节,让很多影迷见证了历史,

  在电影节上诞生了,21世纪最具争议的电影——

  爱它的,说它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

  恨它的,说它是「极端变态的社会实验」。

  它是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

  也是真实存在的「平行时空」,

  它的出现,带来了整个电影世界的革命,

  它就是——

  《列夫·朗道:娜塔莎》

  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关于电影的争议,要从导演说起——

  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俄罗斯天才导演,

  出生于导演世家,父亲是前苏联著名的禁片大导,

  尽管苏联在他15岁时就解体了,但他对前苏联的艺术文化有种狂热的喜爱。

  至今仍称自己是精神苏联人。

  

  于是,在完成自己的处女作之后,

  他宣布要拍一部苏联名人传记类电影,

  就这样,另一个天才走进了他的视线……

  

  这个天才就是,列夫·朗道,

  他被称作“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

  4岁就能阅读书籍,12岁学会微分,13岁学会积分,

  公开怼过爱因斯坦,诺贝尔为他破格颁过奖,

  在他50岁生日那天,

  苏联科学界还把他的十大贡献刻在石板上作为寿礼,

  像崇拜先知一样,称其为“朗道十诫”。

  

  只可惜,这样一个天才晚景凄凉,

  他在大清洗中被捕入狱,遭受酷刑,最后惨死狱中……

  列夫·朗道的传奇一生,震惊了伊利亚,

  他像着了魔一样,发誓要拍出这个天才的一生。

  

  2006年,电影进入筹备阶段,

  伊利亚来到列夫·朗道曾生活的乌克兰哈尔科夫取景,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就在开拍的前一周,伊利亚叫停了所有准备工作,

  因为他脑中萌生了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

  他要复制历史。

  

  这种复制,不是比喻意义上的复制,

  而是纯字面,一比一还原的复制——

  他前后花了五年,在乌克兰一座废弃电厂的基础上,

  按照1:1的比例,建造了一座面积达12000平米的「前苏联小镇」,

  他把这个小镇称作,「机构」。

  

  小镇里的一切都与五六十年代的苏联一模一样,

  大到建筑风格,小到马桶下水道的管道,

  都尽可能贴近那个时代。

  

  但仅有空城是不够的,还要有人——

  为此,伊利亚进行了数十万场面试,

  招募了400多名主角,上万名配角,

  这其中有社会名流——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戴维·格娄斯,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哈尔科夫市长,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在表演,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身份职业各异,

  有清洁工,性工作者,罪犯,前克格勃人员……

  

  这些演员全部都以真实身份入驻小镇,

  清洁工依旧扮演清洁工,罪犯还是扮演罪犯……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在表演,

  而是换个情景,继续过着各自的生活。

  

  导演会给演员一个大致方向,然后任由事态发展。

  手机不能带进去,穿衣打扮要是那个年代的风格,

  就连买东西都要用当时的货币。

  

  拍摄过程中没有剧本。

  导演会给演员一个大致方向,然后任由事态发展。

  如果中途有演员忍受不了,可以随时叫停退出。

  摄像会以游荡的方式记录下某个人物、某个事件。

  就这样,一个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诞生了。

  

  

  这一拍,就是三年,

  三年间,先后有上万人在这个封闭空间里生活,

  他们工作恋爱,娶妻生子,养老送终……

  

  

  最终,导演拍摄了——

  700小时的素材,3000个访谈视频,250万张图片、8000小时的声音素材,并将它们剪辑成了14部电影……

  《列夫·朗道:娜塔莎》是公映的第一部——

  

  《列夫·朗道:娜塔莎》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切入——

  娜塔莎,是小镇里的食堂服务员,

  40多岁,阅历丰富,风韵犹存。

  

  食堂里还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同事,奥利雅。

  

  白天,她们在苏联研究院的食堂做服务员,

  客人多是科研人员、军人和家属,跟她们都很熟络。

  

  晚上下班后,她们会小酌几杯,聊聊男人和感情。

  偶尔也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扭打,

  但很快又会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和好如初。

  

  这天,食堂来了一群科学家,其中有个叫卢克,

  在酒精的催化下,娜塔莎和卢克一见钟情。

  当晚,两人就自然而然的滚了床单。

  

  可没想到的是,隔天娜塔莎再在食堂见到卢克,

  卢克就像失忆了一样,全然忘记昨晚的欢好,

  更过分的是,卢克临走前只和奥利雅道别,

  完全冷落了娜塔莎。

  

  晚上,娜塔莎把怨气全撒在了奥利雅身上,

  明知她不能喝酒,还一个劲儿猛灌她,

  并且用恶毒的脏话大声侮辱她。

  

  故事到这,都还只是一个善妒的中年女人爱而不得的俗套故事,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电影从这开始,画风急转而下——

  深夜,娜塔莎被安全局的人紧急带走审讯,

  理由是,她和外国人发生了一夜情。

  在审讯室,娜塔莎被逼伪造卢克的罪状,指认他是反革命分子。

  

  这段审讯戏,看得人不寒而栗——

  审讯者一会对娜塔莎好言相劝,给她点烟主动示好;

  

  一会又开始各种施暴,

  扒光娜塔莎的衣服,对她进行折磨和殴打。

  

  最骇人的一幕是,审讯者拿出一个酒瓶,

  对娜塔莎进行了残忍的虐待……

  

  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娜塔莎崩溃了,

  她按照审讯官的授意,写下针对卢克的伪造举报信。

  

  就是这段戏,让电影成为争议的焦点,

  因为,本片不同于其他的电影——

  片中所有行为、虐待、拷打,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娜塔莎受虐时的哭喊、绝望、痛苦,

  全部都是真实反映。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法外之地,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赤裸裸的犯罪。

  

  当为了无限接近真实而模糊道德的边界,放纵暴力,

  导演是在以艺术之名,让人看清那个时代的黑暗,

  还是在借实验之皮,行残暴犯罪之实?

  叔不敢妄加揣测,只感到不寒而栗的恐惧……

  

  

  有关电影的争议,其实就是艺术和道德的边界之争,

  叔觉得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模糊,

  法律,是两者的底线。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法外之地,

  现实世界不是,平行时空更不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保康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