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资讯网

老蒋败逃台湾时带走的军阀太太们,后来结局怎么样了?

2021-10-03 18:32:04

哈尔滨侦探

1949年12月10日,成都已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川军分裂起义。最后时刻,蒋介石带着蒋经国,乘坐美国赠予的专机从凤凰山机场起飞,仓皇败逃台湾。

然而老蒋不失奸滑,早在1948年年底,他深知败局已定,便事先命陈诚到达台湾主持经营,并陆续安排下属卷走了价值难以估量的文物与金银。

数百万国军及国军家属,跟着无数满载珍宝的运输船逃往台湾。其中就有老蒋门下三个得意门生的太太。

王玉龄:后悔没说我爱他

1937年,9岁的王玉龄随着家人四处流亡。那时王家带着厨子、佣人,还有家庭教师,从湖南一路迁到了贵阳。

王玉龄彼时年幼,一开始还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还以为是一大家人一块旅行,开心极了。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王玉龄已经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回到了家乡长沙。

一天,王玉龄与朋友相约理发,却突然在镜子中见到一名高大英俊的陌生男子走到身后,正通过镜子看着她。

虽然对方帅气逼人,但王玉龄并未因此就高看一眼,心想:“这人怎么这么没礼貌”。

脾气一上来,她立时横了对方一眼。

这名登徒子,正是张灵甫,他特地来见传闻中貌美如花却脾气不大好的王玉龄。

此后,张灵甫很快对王玉龄展开了热烈追求。

虽然对张灵甫初始印象欠佳,但随着深入接触,王玉龄也就逐渐接受了张灵甫。二人在抗战胜利后走入了婚姻殿堂,婚后也十分恩爱。

据张灵甫婚后所言,正是当初理发店里的惊鸿一“横”,让四十多岁的他对性格鲜明的王玉龄一见钟情。

然而,二人的幸福生活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年。1947年春天,王玉龄在家诞下一名男婴,19岁的她开心地打电话到前线,向丈夫报告喜讯。

张灵甫很高兴,他为孩子取名张道宇,又是问儿子声音响不响亮,又是说王玉龄将来一定多子多孙。

1947年5月11日,张灵甫带领的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全副美式装备的国军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9个主力纵队包围,已成困兽,在孟良崮疾呼友军,请求支援。

此前,张灵甫就判断解放军“无论战略战术战斗皆优于国军。再过年余,(国军)死无葬身之地”。

他也曾上书蒋介石,痛斥国民党积弊:“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

谁料张灵甫所言全部应验。孟良崮之战,友军因为惧怕解放军,迟迟未援。最终解放军成功全歼74师,张灵甫则殒命于一山洞中,后来连遗骨都未能找到,这冥冥之中也算报应。

张灵甫曾在山东老区、苏中老区大搞“三光政策”,尤其在孟良崮期间,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并且,张灵甫在娶王玉玲之前有过三任妻子,仅因为怀疑第二任妻子吴海兰不贞(王玉龄称张疑心吴是中共特科人员),就不顾二人已有一女的情谊,将其枪杀。

国内妇女界群情激愤,就连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与宋美龄都强烈要求将其处死。

但蒋介石存心包庇,张灵甫因此未被判处死刑。上述两件事,均可见他的性情冷酷、作恶多端。

张灵甫死前曾发给老蒋最后一封电报,特别提到要照顾王玉龄及其家人。然而,后来国民党只是大肆宣称张灵甫是自杀成仁,企图以此挽回些军心,根本不顾及王玉龄母子的境遇。

张灵甫当时没给王玉龄留下太多遗产,作为“国军”遗孀与遗孤的王玉龄母子,没能得到国民政府的特殊照顾。

曾是富家千金,衣食无忧的她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不得不去打工抚养幼子。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1948年年底,王玉龄携母亲与张道宇先行逃到台湾。年少美貌的她,仍被不少人追求,绯闻遍传,不过未曾再嫁,始终孑然一身。

1952年,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远走美国读书打工,后将亲人接到了身边一起生活。

孙立人在1955年被老蒋炮制“兵变案”夺了军权并软禁,后于1990年去世。张道宇则在美国读完了中学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美国贸易公司当业务员,一家人生活仍然清苦。

周总理在得知王玉龄的情况后,邀请她一家回大陆观光旅游,叶落归根。

后来王玉龄多次回国探望亲友,张道宇回国经商。王玉龄退休后,便与母亲随张道宇一同在上海定了居。

1997年7月,王玉龄的母亲已近垂暮,思乡心切。王玉龄于是带着老人回到了长沙老家,直到老人去世。

如今,王玉龄已90多岁,仍在上海居住。她遗憾丈夫此生未能亲眼见到他们的儿子,自己也未曾对丈夫亲口表达过爱意。

“我从来没有讲过,告诉过他我爱他,所以后来他死了以后,我倒挺后悔的,我就觉得我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吝啬啊,连一句话都不肯讲。”

胡家的生活:较为拮据

叶霞翟与胡宗南的故事,开始得比张灵甫夫妇要早许多,却同样充满曲折。

1930年,16岁的叶霞翟转入戴笠执掌的浙江警官学校就读,毕业后进入上海光华大学。

大三时的春天,叶霞翟在老师戴笠的寓所中见到了胡宗南。胡宗南对叶霞翟倾心,随后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二人最终建立了恋爱关系。

1937年夏天时,胡宗南提出:“霞,我们今年结婚好不好?”但不久后卢沟桥事变爆发,胡宗南很快赶赴淞沪会战前线,不得不搁置了婚事。

1939年,叶霞翟毕业,旋即出国留学,数年里仍与胡宗南仍然保持了联络。期间宋庆龄曾想将孔家二小姐孔令伟介绍给胡宗南,胡宗南面上不好拒绝,还给叶霞翟写信诉苦:“上海某君之事,想不出解决办法”。

最后胡宗南被逼无奈,竟然故意穿了一身士兵服装到重庆,去拒绝媒人。后来叶霞翟硕士毕业,请老师戴笠帮助回国。

为了防止叶霞翟回国后与胡宗南来往会开罪宋美龄,戴笠回复:“继续求学,暂时不要回国。”

叶霞翟不得已,只好又念了博士学位。1944年春,叶霞翟回国,并在三年后才得以与51岁的胡宗南完婚。1947年年底,二人的儿子胡为真出生。

1948年年底,叶霞翟也带着胡为真到了台湾,两年后,胡宗南在西昌的残军被解放军包围,最后关头乘坐飞机逃往台湾。胡宗南在台湾郁郁寡欢,最后碌碌终老。

当时胡家的生活较为拮据,但胡宗南倒是“反攻”之心仍不死,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还幻想着“反攻胜利”,对叶霞翟说:“(到时)去办个学校好不好?你做校长我做教务主任。”

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离世,叶霞翟难以接受现实,下葬前每天用头贴着棺木流泪倾诉,临走前还要说:“明天见,亲爱的!”

后来,叶霞翟从悲痛中恢复过来,一人带大两个儿子。胡宗南去世19年后,叶霞翟追随他而去,二人毗邻而葬。

蔡若曙:苦等黄维致抑郁,重聚一年后自杀

蔡若曙在几位高官太太中可谓境遇最凄惨。1948年年底,蔡若曙带着三个孩子,包括尚在襁褓的小女儿黄惠南,先行逃往台湾。

时任国军12兵团司令的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后来被押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除副司令胡琏等少数人侥幸逃脱,国军12兵团全部被歼俘虏。蒋介石一开始对外宣称黄维已经战死,但蔡若曙不信,几个月后,她悄悄借道香港回了一次大陆,多方打听后确信了黄维被俘的消息。

那时刚到功德林的黄维,竟然一身患有五种结核病。本着“优待俘虏”政策,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精心医治与照顾,历经四年,最后才根治病症。

期间,黄维并不领情,反而处处与工作人员对立。身为战犯,他不仅拒绝写悔过书,还吟诵于谦的《石灰吟》自夸。

甚至,黄维还留起了胡子,说什么“国民党时期留的胡子不能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剃掉”。

他并不知道,蔡若曙为了与丈夫重聚,带着子女经过一番秘密筹划后,早已全部重返了大陆。

为了与黄维重聚,蔡若曙在上海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着四个孩子,经常不得不借债周转,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黄维更不知道,自从回到大陆后,蔡若曙就已忧思过度,每日需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眠。

1956年,黄维的结核病痊愈,蔡若曙才得以带大女儿黄敏男一起去看望。阔别八年后,黄维与妻女再次相见,黄敏男希望父亲可以好好改造,至少有个接受改造的态度。

但黄维极其顽固,拒不接受,反而转头研究起了“永动机”。黄敏男又带了许多证明永动机无法实现的书给黄维,可黄维却气得要命,直接把书扔了。

195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第一批特赦名单,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10人均在列,却唯独没有黄维。

而在此前,相关部门已经提前跟蔡若曙打了招呼说黄维就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之列,“政府通知,要我们注意新闻。”黄敏男说。

一问才知,黄维不久前参加了战犯集体罢工,且态度过于恶劣。蔡若曙的满怀希望瞬间被浇灭,绝望的她决定为自己11年的等待就此画上句号。

一天下班后,蔡若曙来到图书馆书库中,吞下了大量安眠药。就在她吞药后不久,恰有前来查阅资料的同事发现了她,赶紧送医急救,因此捡回了命。但是,蔡若曙从此患上了抑郁症,还经常出现幻听的症状。

仍埋头于“永动机”的黄维,对家庭已经濒临破碎却一无所知,顽固地抗拒改造。

直到1965年,17岁的小女儿黄慧南出现在黄维面前时,一切才有了转机。

黄慧南尚未出生时,黄维便离开了家,9岁时,她被母亲拉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见到父亲时,她才知道那张照片从此就被父亲一直藏在上衣左兜里。

黄维像掏宝贝一样,将那张照片小心地取出来展示给黄慧南看,黄慧南这才意识到,眼前“父亲”的意义。

黄维急切地想要知道黄慧南的近况,在与蔡若曙的通信中,他知道小女儿的身体不太好。后来,蔡若曙寄给黄维的钱被他一笔一笔转寄给了黄慧南。

1968年,黄维被转移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满足了黄维的心愿,按他设计的图纸做了一台永动机。

机器转了没几圈就停了下来,这又给了黄维很大震动。黄维开始诚心诚意检讨自己的过失。

1975年3月21日,已经接受了27年改造的黄维终于获释出狱。一家人见面时相顾无言,竟已无泪可落。

但预想中的安详晚年并未到来。黄维虽然也深爱蔡若曙,但他却不能理解精神恍惚的她,蔡若曙时常莫名其妙精神紧绷、郁郁寡欢。

黄维说:“我在监狱里面二十几年是怎么过来的,我能做到的,你的境遇比我好多了,是不是,你怎么那么脆弱呢?”

这更让蔡若曙觉得自己拖累亲人,短暂一年的重聚后,她在1976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悄悄走进护城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天黄维推开卧室门,却发现本在午睡的妻子不知去向。他不放心,下楼去找,走到永定河边,一堆人正聚在一起,而蔡若曙正在水里面。

黄维大病一场,躺在病床上,连丧礼都无法出席时,他只能含泪在妻子的挽联上写下了“难妻”二字。

1989年,台湾方面邀请黄维前去访问,黄维特别兴奋,买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海峡对岸的老友。谁也想不到,因为过于激动,他在出发前突发心脏病,不治去世,终年84岁。

参考文献: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王洪、鹿彦华,《佳人——王玉龄画传》,江苏文艺出版社王玉龄(口述)、周逵(编),《王玉龄暮年口述:我的丈夫张灵甫》,国家历史(成都)叶霞翟,《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熊向晖(口述)、杨者圣(编),《在胡宗南身边的二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保康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