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 11:51:05
www.htushu.com http://www.htushu.com
今天周五,昨天妖股争霸赛落幕,今天指数与市场情绪难得的珠联璧合——暴跌。
中午我们午评已经明确指出,静待恐慌盘之后的大长腿,不见兔子不撒鹰,恐慌盘不出来,就不出手。
宁王的暴跌,茅王的跳空上涨,这些我们之前都反复强调过,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明天休息,今天继续从隐秘的角度来拆解一下当前我国的政策。
这个估计很多广东的铁粉们都非常熟悉了,特别是小时候无论正餐,还是夜宵,它都是妥妥的霸主。
不过估计没人会留意到,制造者:株式会社。印象中,凡是和日本相关的东西,都有株式会社的存在。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为株式会社是日本的别名。
然而事实上,株式会社是一个由日本政府扶持的一个大财阀,类似的还有丰田,曾有消息说,丰田专门有坦克车间,一旦战时立即生产坦克。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丰田等日本汽车公司在欧美等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在上世纪80 90 年代,日本企业曾经是牛逼哄哄。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科技战的体系性打法:
1、5G基础设施先行,以后后进国家很多要严重依赖我们;
2、硬软件全部升级,但是,中低端产业暂时不放弃,反而还要把它们做成有垄断实力的寡头型行业生态,比如水泥就是;
3、军民融合,一下子很多商用前景打开;
4、碳中和玩弯道超车;
5、新能源全产业链规划,逐步摆脱石油美元的束缚;
6、数字货币加速,为对冲美元结算体系未来可能的冲击风险。以上的这些,看上去是毫不相关,但背后都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这些产业后面都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然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支撑的产业链互联体系。
这也是上世纪日本大企业能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由政府主导,支持产业链互联体系的大财阀,例如株式会社。
试想一下,一旦我们形成产业链互联体系,无论美国怎么制裁,怎么封杀,怎么寻求在更多领域把我们踢出去,但是,我们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是相互支撑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双循环之一,内循环。
现在美国在芯片全领域要封杀中国企业,我们就被卡脖子卡得很狼狈。
这招式,其实是跟日本学的,上面所讲株式会社就是例子。
培养产业链互联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业务对接,这种玩法让外来者很难颠覆和对抗。
事实上,日本人在二战后就是这么玩的。
那么为何现在日本会没落了呢?背后就是美国搞的鬼,现在日本的这些大财阀企业已经转头美国的怀抱了,所以日本就~~~~~
所以,我们国家是把这些关键产业链牢牢掌握在央企国企手里,虽然很多人说锅晋珉推,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虽然说民营企业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就业岗位,但是民营企业很难投入大资金进行研发,关键一点就是民营企业很容易被外国资本收购,如果是涉及上述关键技术领域,就又会被卡脖子。
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何最近的政治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高最高规格会议,在促消费方面笔墨很少,因为钱都抽去这些关键领域做研发,血拼产业升级,根本没钱再来刺激消费,所以也就很少提及。
网络上也有很多声音,提出很多方案,不过我们认为,大BOSS绝对比我们一般人掌握更精确的数据,也比我们所有人都有智慧,因为我们是后进国家,如果不集中财力由央企国企血拼产业升级,而由民营企业放养式来进行,根本不能完成。
因为,一开始就有外资企业牛逼哄哄,可以直接秒杀你。
而且,时间维度也不行,你根本追赶不上别人的企业不断升级迭代的实力。
所以,日本是最早意识到要修正英美有关市场经济观点的国家,且长达好几十年的践行:用行业、企业的相互合作,取代它们之间的竞争;用政商结合,取代所谓的企业自由发展。所以日本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风光无限。
一个国家穷、弱、资源有限,除了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最核心的领域,没有其它赶超办法。
而另一方面,一个行业这么多企业,相互竞争是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个个击破,最后就是一地鸡毛。
所以,不如培养财阀寡头,让他们承载国内产业升级的目标,去完成整个国家劳动生产率快速大幅提升的终极目的。关键是,我们吸取了日本的教训,把这些关键企业牢牢掌握在央企、国企手里。
产业合作取代企业竞争;
政商合作取代企业自由发展;
霸主企业作为主要升级载体;
各产业融合取代产业独自发展。
所以,选股票你明白该怎么选了吧
这就是当前我们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的最最最核心逻辑!!!
注意了,今年下半年打击互联网巨头垄断与这个并不矛盾,那些互联网企业的股东都是谁,这些企业有没有为这些关键产业链做贡献~~~~~~
从政治局和中央经济会议,我们知道短期无法通过发展消费型内需来拉升经济,那么,唯有打造产业生态链,对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让别人根本无法摆脱我们。A股也将肩负重任,虹吸全球资金进来,成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活水之源。
(文章来源:万隆证券网)
文章来源:万隆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