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11:24:02
毛泽东的几个儿子,命运都是比较坎坷的,尤其是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两人,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就更是太过于让人心疼了,更加悲催的是,在兄弟两人经历了各种挫折,最终回到毛泽东身边之后,却并没有过多少好日子,毛岸英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了。
毛岸英牺牲后,手足情深的弟弟毛岸青悲伤过度,曾经头部的旧疾复发,以至于只能住院治疗,毛泽东经常写信给他,但是却几乎很少去看望他,甚至晚年也对毛岸青避而不见,这是为何呢?
毛岸青头部受伤
毛岸青和毛岸英以及毛岸龙三人,都是杨开慧所生,他们年幼的时候,跟随母亲一起在长沙老家生活,很少见得到毛泽东,在母亲杨开慧牺牲之后,三兄弟更是就此和父亲毛泽东分开,时隔十几年后,才见到父亲。
1931年,兄弟三人在叔叔毛泽民的安排下,到上海一所地下党所办的幼稚园中学习,可是不到一年时间,毛岸龙就因病早夭了,只剩下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兄弟两人相依为命。
当时正值上海处于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之下,街上到处都是抓捕共产党的特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没有多久兄弟二人所在的幼稚园就被迫解散了,组织上没有办法,最终将兄弟两人送到上海的一个地下党成员家中。
初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地下党成员对兄弟两人还是照顾有加的,可是毕竟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在老婆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后来这位地下党同志对毛岸青兄弟两人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寄人篱下的日子实在难过,为了补贴家用,懂事的兄弟两人,还出去卖起报纸,成为了卖报童。
也就是在卖报纸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此改变了毛岸青的命运,当时的毛岸青已经有12岁了,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自尊心和想法,有一次他们在卖报纸结束后,因为收到几张假钱而被大人骂了一顿,因此毛岸青十分愤怒。
毛岸青认为这些假钱肯定是洋人给的,毕竟那天他们是在洋人区卖报纸,愤怒的毛岸青,拿着一小截粉笔,就开始在沿路的电线杆上写了“打倒洋人”四个大字,刚好这一幕被街上巡逻的印度巡捕看到了。
这几个印度巡捕平时在这一带就嚣张跋扈,看到毛岸青居然敢在电线杆上写这样的字眼,上前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了毛岸青几脚,随后又给了他几个耳光,把毛岸英当场就打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
印度巡捕打完毛岸青之后,就直接扬长而去,幸亏毛岸英担心弟弟的安危,出来寻找毛岸青,才看到了倒在街上的毛岸青,毛岸英带着毛岸青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和指路,才找到回家路,经过这次被打之后,毛岸青的头部留下了旧疾,经常会头疼甚至神志不清。
毛岸青和毛岸英兄弟两人都是有志气和尊严的,经历过这件事情的屈辱之后,两人毅然决然离开之前所在的那个家,从此兄弟两人开始在上海滩浪迹天涯,天为盖,地为铺,为了生存下去,两人有时候甚至去捡垃圾,足以见得这段时间,两个年幼的孩子,过得多么辛苦啊,但也就是因为这段患难与共的日子,促使兄弟两人手足情深,在毛岸青的生命里,毛岸英所代表的意义和分量是他人所不能及的。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1937年,在红军长征结束后,经过多次寻找,组织终于找到了在上海滩浪迹天涯的毛岸青兄弟两人,很快组织就安排他们两人到苏联去学习,至此,兄弟两人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由于兄弟两人在上海滩四处为家的那段岁月,正是我党面临严峻考验的艰难岁月,所以组织和毛泽东都完全无暇顾及兄弟两人,一直到他们去到苏联之后,毛泽东才收到苏联同志给自己寄来的兄弟两人之合照。
时隔多年之后,毛泽东再次见到两人,发现两人都已经逐渐长大,毛泽东百感交集,一个在战场上从未害怕过任何反动派的铁血男儿,在这一刻也难以控制内心的情绪,毛泽东手里举着照片,在屋里走来走去,一直目不转睛盯着照片上的兄弟两人看,那一刻,毛泽东就是一个世间最普通的父亲而已。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泽东终于见到了这个时隔十几年未见的儿子了,此时的毛岸英,早已长大成人,两人相见之后,毛泽东并未因为对其多年遗失的父爱而溺爱毛岸英,相反毛泽东在毛岸英才回来两天之后,就让毛岸英搬到部队大院和大家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了,甚至还把自己不合身的衣服拿给毛岸英去穿。
看着毛岸英已经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大人,毛泽东很是欣慰,与此同时又想到了还在苏联的毛岸青,于是毛泽东提笔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岸青吾儿:岸英回国,我很高兴,见了他就好像看见了你一样。”
那段时间里,毛岸英和毛岸青都感受到了父亲对他们严格而真挚的爱。1947年,毛岸青也从苏联回国,这个时候毛岸英已经认识了刘思齐,刘思齐有一个妹妹绍华,经常会去找刘思齐玩,毛岸青也经常去找哥哥毛岸英,因此大家逐渐熟络起来,就是这个比毛岸青年少15岁的女孩,后来成为了毛岸青的妻子。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毛岸英早在苏联的时候,就已经想要投身革命,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回国之后他依旧满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到1950年朝鲜战争之际,毛岸英第一个找到父亲毛泽东,提出自己想要成为志愿军奔赴朝鲜参战的想法。
对于毛岸英的请求,毛泽东也没有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就不让他上战场,而是大力支持毛岸英的决定,还找来彭德怀一起吃饭,让毛岸英对彭德怀说出自己的请求,彭德怀激动地对毛岸英说:“你就是志愿军第一号兵”,就这样,毛岸英在1950年10月15日,跟随彭德怀一起跨过鸭绿江,朝着北朝鲜战场而去。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离别,居然成了毛岸青和哥哥的最后诀别,毛岸英在奔赴朝鲜战场仅仅一个多月后,就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中不幸牺牲了,当时毛泽东生病身体不好,所以这个消息暂时没有告诉毛泽东。
在毛岸青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时,已经是1951年了,当时毛岸青刚刚满27岁,在听到哥哥牺牲的消息后,毛岸青完全无法接受,悲伤欲绝,长时间的悲伤导致他头部的旧疾复发,只能送到医院去治疗。
从这次旧疾复发之后,毛岸青的病情就一直没有痊愈,先后在苏联以及大连进行治疗,都没有根治这种疾病,在后来的人生中,毛岸青始终深受这种疾病的折磨,可他依旧坚持做着属于自己的工作。
毛泽东晚年为何对毛岸青避而不见
在毛岸青生病治疗的那段时间,毛泽东只是通过写信的方式去关心毛岸青,自己却并未去看望过毛岸青,甚至在毛岸青病情好转并且和绍华成婚之后,毛泽东对毛岸青大有避而不见之势,就连在毛泽东身边的秘书谢静宜都十分疑惑,还询问毛主席为何会对毛岸青避而不见呢?
毛泽东很坦率地说出了原因:“那孩子长得太像他母亲,每次见到他,我都想起当年牺牲的一大家子人”,确实如此,毛泽东一家人,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牺牲实在太大了,在毛岸英牺牲之后,毛泽东将其牺牲时的遗物一直保存下来,直到26年后毛泽东逝世之际,大家才发现这个秘密。
毛泽东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是他对这个家和自己孩子的那种爱,是深沉而真挚的,正是因为如此,毛泽东看到毛岸青才更加容易想起过去的往事,人越老就越是容易伤感,毛泽东不见毛岸青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了,除了害怕睹物思人而伤感之外,毛泽东还曾表示过自己不愿意见毛岸青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父子两人从小就是聚少离多,很多话语,当面根本说不出口,但是在信中却是可以说出口的,所以毛泽东更加喜欢用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
此外,对于毛泽东而言,适当保护毛岸青,让他远离政治漩涡,必然也是当时毛泽东很少见毛岸青的原因之一,毕竟经历的事情多了,毛泽东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也就不一样,想要保护毛岸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远离政治。
结语
毛泽东一家人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实在太多太多,毛泽东在自己的儿子面前,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毛泽东也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成长起来,这就是伟大的毛主席!